女孩子的心思还真的很难猜啊,甚至还要分点讨论-_-|||堪比摸底考最后的那道数学题!也许天底下最难的题目就是女孩子的心思了。
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是我们不愿意去承认罢了。
抛开里面话题度比较高的两性关系内容不谈,李新野的最新神书《人妻约会指南》中还是有不少鞭辟入里的分析的。但今天不谈这个,而是简单聊一聊某一本网红李新野和某三本网红曾博。
失败
两位的人生履历其实有一丢丢像:家境优渥,高学历,事业有成,传言父亲吃过公家饭……暴论也有点像,甚至最近新野借鉴了不少曾博的概念并加以发展:
- 曾博认为浙大是三本,而李新野认为清华是三本;
- 曾博主张制造全球同步紫砂仪,而李新野主张制造自动杀戮机器人图图老登……

写到这,我突然有点怀念失败学时代的曾博了。比起李新野,曾博面对的“失败”、“挫折”其实要更加现代性。李新野被潮汕式的父权困扰了小半辈子,被爱困扰了十多年,但这仍然是大家熟知的,讲了数百年的,小说戏剧里比比皆是的故事(但这些我之前一直认为是虚构的故事竟然有不少真的成分);但曾博面对的则是上了浙三本、上了勃克利又如何的 so what 式问题:你可能有时相对成功,但你永远绝对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如果不考虑紫砂的话,那只能接受失败。现代社会像父权这种具体的“敌人”并不多,反倒是弥漫在身边的无力氛围要多一些。或许李新野是幸福的,他的恨是具体的,集中的,经典的,只在他的父亲、家庭(父权)和初恋女友(⭐与爱)身上,哪怕是普通人也可以用堂吉诃德式的冲锋来对抗,更何况姚班哥,眼中多少闪着些理想主义的光芒。但曾博已经彻底“还俗”了,首页尽是美股,每日大赛这些俗物 (人可以俗,但还是要有些追求的) ,大概已经彻底被生活击倒了吧。
遗憾
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
曾博因为失去了清华保送名额而夜夜在粉色床单下痛哭,而李新野至今仍在受父权和初恋的折磨,他们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执着于这些是在消耗他们的心力?但这种遗憾有时反倒是不容怀疑的,因为这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也往往是他们内驱力的来源。勃学尝试了去触碰这种遗憾,带来的是“所有人绝对失败”的滑坡,最终泯然众人(但我的感觉理解了这种滑坡也不意味着真正接纳了失败,真想知道曾博现在认为自己幸福吗);李新野不断揭自己伤疤某种意义上倒也是一种不良但有用的刺激。尝试疗愈自己年少不可得之创伤的这两个前知乎大v,又何尝不是面对类似的生活困境下向相反选择各自试探一步的一对苦命鸳鸯呢。
🐴的这帮留美老哥怎么都这么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