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16
标签10
分类5

关于数值积分方法为什么有时候被叫做“Quadrature”,大模型这么说

“Quadrature”(通常翻译成求积)并不完全等同于“Integral”这个术语在现代数学语言中的用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积分:这个概念指的是寻找曲线下的面积、表面下的体积,或者更广泛地,一个区间内数量的累积。Quadrature:这个术语与寻找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历史上有关。"Quad"与“四”相关,平方某个数就是求其面积。在早期数学中,求解曲线下面积(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涉及到用正方形或矩形来逼近,这个过程被称为求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分概念变得更加广泛,但“Quadrature”这个术语在某些情境下仍然保留下来:

数值求积(Numerical Quadrature):这指的是使用数值方法近似计算积分的特定技术,比如将曲线下的面积划分成矩形并求和它们的面积。因此,“Quadrature”更像是一种执行积分的特定方式(通过方块逼近),而不是整个概念的完美同义词。

在现代数学课程中,你可能会比“Quadrature”更频繁地遇到“Integral”。

原文:

"Quadrature" isn't quite a perfect synonym for "integral" in today's mathematical language. Here's the breakdown:
Integral: This refers to the general concept of finding the area under a curve, the volume under a surface, or more generally, the accumulation of a quantity over an interval. Quadrature: This term has a historical connection to finding the area of a square. "Quad" relates to "four," and squaring something is finding its area. In early mathematics, finding the area under a curve (a cor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involved approximating it with squares or rectangles. This process was called quadrature. Over time,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became more general, but the term "quadrature" stuck around in some contexts:

Numerical Quadrature: This refers to specific techniques for approximating integrals using numerical methods like dividin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into rectangles and summing their areas. So, "quadrature" is more like a specific way (approximation with squares) of performing integration, rather than a perfect synonym for the entire concept.

In modern mathematics courses, you'll likely encounter "integral" more frequently than "quadrature."

Python计算可以变得快一点点吗——Numpy

未完待续

生活的本质是超市买的一大盒草莓

今日的北京已经不是以前的“霾都”了,但是不刮风的天偶尔来两次空气污染还是难免的。很不幸今天就是这么一个霾天,给明艳的春光加了一层低饱和度滤镜。在超市买了一盒草莓,还不错,有种春天的香气,勉强算一种盒装的春天味道吧。

听某些博学的人说,草莓不仅酸度很高,也不怎么含糖;她迷人的味道实则来自她三百多种独特的芳香物质,这又是市面上众多加了草莓香精的工业食品难以复刻的。

不知不觉一盒要吃完了,盒子里剩下最后一颗。那颗草莓看上去格外晶莹剔透,脸上一抹迷人的腮红,让我实在难以让我把目光移开。我拿起了那颗草莓,翻了个面——唉,烂掉了,就像我以前抱有期待的很多事一样。

生活这个大草莓盒子里面,好像总是有这样的草莓:初看无比的诱人,但是仔细端详之后却总是很快让人感觉很遗憾,甚至感觉受到欺骗。“哦,烂掉了啊。”让人不禁去思考烂掉的原因。

  • 草莓都是熟透了才开始烂掉的,或许是遇到的时机不对
  • 熟透的草莓都很脆弱,或许是我不小心磕坏了
  • 他娘的,店家把草莓包装好放盒子就是为了卖烂草莓给我

但想这个问题大概是无济于事的吧。无论如何,那颗草莓已经烂掉了,你也无法预测;她本来可能多么鲜甜可口,都已经与现在的你无关——还算是有关吧,毕竟盲盒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味道。

“想要成为特别的人”——搬运一条评论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现在看来,完美也算其他各种美好的敌人。树洞语:

在贵校待了三年,新鲜感过去后开始丧失内驱力。
三年来尝试了很多,卷绩点,做学工,搞社团,都是开始时候,无论有收获或没有收获,都很有意思;但是慢慢就感觉变无聊了,有的甚至变成了一种束缚。至于恋爱,固然听上去很甜,但身边朋友谈了之后,感觉似乎也远没以前听上去的“两方情投意合”那么美好,而是充满了互相迁就,往往至少一方是”其实谁都可以“,然后给无尽的日常加一些趣味,和其他任何人际关系相比,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试着进组做项目,但教科书上的精巧结论不是我,甚至不是任何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得到的,一个人能做的从来都是修修补补,做一些好活或者烂活的排列组合。
仔细想来,生活本来就该如此,是dz对生活要求太高了。可能dz本质上还是理想主义者吧,理想是“想要成为特别的人”,只不过长期假装成对一切漠不关心罢了。
未来试着接受普通的日子吧。

一切激情可能都有燃尽的一天吧,燃尽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大语言模型:

激情的确可能会有燃尽的时候,这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当激情逐渐减退或消失后,剩下的可能是深厚的情感、亲密的关系、责任感、成长和理解。人们通常会发现,即使激情减弱,他们依然可以在关系中找到满足感和意义。这时候可能会更加注重稳定性、信任、支持和共同的价值观。

时隔一年的推子杂谈——若干思考及其他

首先推荐一个静止画MAD,质量很高(我都是帽子党了你们就让让我吧)(你问强大的傲娇年下学姐吼不吼,当然吼啊)

作为现象级作品,就像人红是非多一样,推子所获得的评价也比较分化:有“16岁生子,真不愧是日本人能写出来的东西呢”“赤坂明就是一管人痴,他懂个P的娱乐圈”这样的批评,也有“骂归骂,闹归闹,还是吃赤坂这一套”这样的赞美。这样的话题作品,可以聊的东西还蛮多的,这里就简单写两点。

新时代的大众向作品

推子有一个独特的气质:他是一部大杂烩式的作品。的确,任何流行娱乐作品在创作时就会有其受众,同样,现象级的作品要想办法更多地拓展他的受众。推子作品里塞了很多的元素:演艺圈、网暴、未成年怀孕……能塞下这么多,即使是最后结局大烂尾也要给他谥号“奇书”的。

在我看来,主创是有意同时迎合男观众和女观众的。单就人设上来说:

“经常打理的柔顺发丝,天真无邪的娃娃脸,而且还带有天然呆的角色属性,有一说一,根据我这么久的追星经验,她就是能讨油腻肥宅欢心的那类人!”

(创作者借星野露比之口形容有马加奈)

这里作者大方地承认了创作帽子的一部分动机是有意迎合宅男。

栗俣:接着是最新刊的第六卷里作为最重要的角色来刻画的“黑川茜”,关于她的事也请说一说。她是核心粉群很多的角色呢。
赤坂:今后也会长期活跃的角色呢。也是想着希望能够和有马加奈得到同样程度的人气来培育的角色。
横枪:粉丝们经常问“是哪一党的呢?”、哪一党都不是,真的两人都很可爱超喜欢。
赤坂:我也是变得两方都喜欢了
横枪:但是,如果赤坂老师变得不再继续参与了由我能继续写的应该是黑川茜这一边。比较有萌果风格。
赤坂:是的呢,最近带了一种暗黑的氛围
横枪:小苏打酱(=有马加奈)这边。有不少喜剧要素我要从头开始刻画的会很难。只有赤坂老师才能好好让她行动起来呢。
栗俣:我也有同感!“有马加奈是赤坂老师风”“黑川茜是萌果老师风”
赤坂:哪一边都是我想出来的角色就是了(笑)

(访谈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7619746111

横枪则直言Akane是她风格的内容,颇有些大女主的感觉。(此外个人感觉露比的设计略有女频文中恋爱脑女主的感觉,但是我作为纯血直男说不准,暂且下不了定论。)这一点和推子是由赤坂+横枪两位作者共同创作是分不开的。

此外,言情+伪后宫+复仇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的最大公约数。传统党争题材式微的今天,推子又带来了一些新鲜血液。

爆点推动剧情的作品

然而推子在主线的设计上其实并没有做的特别紧凑,前面说的各种元素常常会顾此失彼,这一方面是日本漫画长期连载机制的一个通病,另一方面从辉夜来看赤坂似乎也没有编排长期情节这方面的才能(横枪老师不了解)。但即使脱线,推子还是比较能让人看下去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赤坂在单元剧中设计爆点的能力是极强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推子是那种靠气势来推进故事的作品。

靠爆点推动剧情是近年来娱乐作品常用的做法,在引起社交媒体讨论上有奇效。这种创作方式其实很吃天赋:每天记几句日记尚且难记,每天编出一个段子就更难了。赤坂是能够活用他的互联网冲浪见闻来创作的人,这使得他在创作比现实超出一点点的超现实作品的时候很吃香:不能太虚假,因为还要让读者有代入感;不用太真实,因为本来就是虚构作品。

有的老脚本家也喜欢埋爆点,但是个人感觉他们和赤坂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他们还是比赤坂有操守(雾),比较讲规矩,会努力地让爆点爆在主线上。赤坂没有操守,也就没有束缚,能够爆在他任何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爆点爆在主线上大家已经见得够多了,翻车的也不少;放到现在可能大概就是这种“下三路”才最吸引人。(阅片量比较少,有错误还请多批评)

后记

其实我真的还是很喜欢推子的。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人给我推了推子,让我和他久违地有了共同话题。这一年其实也蛮不平凡的:我的心态从大一对一切事物抱有极大新鲜感的状态,变成了疲于应对各种麻烦的状态;又从丧失动力的状态慢慢重新爬起来,这种感觉其实还是很宝贵的。我能敞开心扉谈一些事,他能听我说些有趣的无趣的,积极的消极的话,这一点就格外可贵了。

推子的角色之间还是在有机地互动的。这听上去好像是佳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似乎已经很难了,在虚构作品中又何其容易。考虑到推子里面人设其实都挺典的,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才是推子能更持续地吸引人看下去的理由吧。

">